Bet365亚洲官方网站
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图片和其所代表的意义(你喜欢哪个呢??) 2008-04-03 14:35 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图片和其所代表的意义(你喜欢哪个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由五个拟人化的娃娃形象组成,统称“福娃”,分别叫“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五个名字的读音组成谐音“北京欢迎您”。贝贝化身为鱼儿在无边的大海中游弋,晶晶扮作憨态可亲的熊猫在茂密的森林中玩耍,迎迎犹如藏羚羊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妮妮似轻盈的京燕欢快地在天空中低唱。他们簇拥在象征着古奥林匹亚赫拉神庙的奥林匹克圣火?D?D欢欢身旁,用他们各自的名字组成了谐音“北京欢迎您”的铿锵话语,向全世界小朋友、他们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家长发出了邀请。2004年希腊雅典夏季奥运会吉祥物Athena(雅典娜)和Phevos(费沃斯)。吉祥物是根据古希腊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设计的两个被命名为雅典娜和费沃斯的娃娃。他们长着大脚丫,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一个穿着深黄色衣服,一个穿着深蓝色衣服,头和脚为金黄色,十分可爱。根据希腊神话故事记载,雅典娜和费沃斯是兄妹俩。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希腊首都雅典的名字由此而来。费沃斯则是光明与音乐之神。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祥物Ollie,Syd和Millie 设计者:马修 哈顿。吉祥物是三个澳洲本土动物,分别代表了土地、空气和水。 Ollie代表了奥林匹克的博大精深(来自于奥林匹克);Syd表现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与活力(来自于悉尼);Millie是一个信息领袖,在它的指尖上有资料和数据(来自千禧年) 。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吉祥物Izzy 是第一个用电脑制作出的吉祥物。它是一个幻想出来的生物,被起名叫做izzy。这个名字来源于Whatizit。因为没有人能看出它到底像什么。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以后它改变了几次形象。最后它得到了一张嘴,并在眼睛上增加了闪亮的星星,同时原先细长的腿上增加了肌肉,脸上也长出了鼻子。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吉祥物Cobi.吉祥物是一只又像山羊又像狗的动物,取名为 Cobi。组委会为了宣传奥运会,在西班牙的电视里特地为它制作连续剧。这个由西班牙当地漫画家扎维尔?玛瑞斯克设计的小狗Cobi一开始并未被西班牙人普遍接受,但随着奥运会的结束,Cobi慢慢的流行了起来,并且逐渐受到了西班牙人和世界的喜爱。1988年汉城奥运会在东方举行,韩国人选择较具东方色彩的小老虎做为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取名为 Hodori。这个名叫Hodori的老虎被设计成为一只友善的动物,代表了韩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 吉祥物的名字是从2295个由公众提交的名字中挑选出来的。Ho来自于韩语的虎,而Dori是韩国人称呼小男孩常用的一种爱称。 1984年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吉祥物Sam.名为 Sam的老鹰以美国星条旗为背景,红白蓝颜色更是美国的代表色,以卡通造形的鹰穿着代表美国传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装。由迪斯尼所设计的吉祥物,十足的美国风味,吉祥物被商业化利用也从此次开始。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只名叫Misha的俄罗斯熊,由著名的儿童书籍插图画家维克多 切兹可夫设计。Misha在1977年12月19日第一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莫斯科奥运会期间被用在诸如毛绒玩具、瓷器、塑料制品、玻璃器皿等上百种纪念品上,而且还被印制成了邮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吉祥物.Amik吉祥物已经成为奥运会的传统,被选为吉祥物的动物是海狸,命名为Amik,是加拿大阿尔贡金族印地安人语海狸的意思。1972年德国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吉祥物Waldi, Waldi是一只短腿长身的德国猎犬,是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的奥运吉祥物,代表了运动员坚韧、坚持和敏捷的特性。Waldi被生产成为各种形式和尺寸的纪念品:长毛绒、塑料玩具、海报、钮扣等等。历届夏季奥运会吉祥物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德国慕尼黑--小猎狗“瓦尔第”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加拿大蒙特利尔--海狸“阿米克”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前苏联莫斯科--棕熊“米查”1984年,第23届奥运会,美国洛杉矶--“山姆”鹰1988年,第24届奥运会,韩国汉城--小老虎“虎多力”1992年,第25届奥运会,西班牙巴塞罗那--“科比”狗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美国亚特兰大--电脑造型“伊西”2000年,第27届奥运会,澳大利亚悉尼--鸭嘴兽“赛德”、针鼹“米利”和食鱼鸟“奥利”2004年希腊雅典夏季奥运会吉祥物Athena(雅典娜)和Phevos(费沃斯)历届冬季奥运会吉祥物1998年,第10届冬奥会,法国格勒诺布尔--滑雪的小人儿“舒斯”1998年,第12届冬奥会,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小雪人“斯诺曼”1998年,第13届冬奥会,美国普莱西德湖--北美浣熊“罗尼”1998年,第14届冬奥会,南斯拉夫萨拉热窝--狼“乌吉克”1986年,第15届冬奥会,加拿大卡尔加里--北极熊“海蒂”1990年,第16届冬奥会,法国阿尔贝维尔-- 流星“麦吉柯”1994年,第17届冬奥会,挪威利勒哈默尔--“海康与克莉汀”1998年,第18届冬奥会,日本长野--雪貂“斯诺波” 没有特殊情况一般4年一届,但第一届和第二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都是相隔6年的。第二届和第三届相隔10年.全运会-历史进程, 第一届全运会北京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 第二届全运会 北京 1965年9月11日-28日 第三届全运会 北京 1975年9月12日-28日 第四届全运会 北京 1979年9月15日-30日 第五届全运会 上海 1983年9月18日—10月1日 第六届全运会 广东 1987年11月20日—12月5日 第七届全运会 北京 1993年9月4日—9月15日 第八届全运会 上海 1997年10月12日-24日 第九届全运会 广东 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 第十届全运会 江苏 2005年10月12日——10月23日第十一届全运会 山东 2009年10月16日——10月28日 两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每人按照0.5枚金(银、铜)牌统计给运动员原输送单位;每获一个名次,每人分别按照6.5、5.5、5、4.5、4、3.5、3、2.5分统计给运动员原输送单位。 足球(男子20岁以下组、女子成年组)、篮球、排球(不含沙滩排球)、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水球项目获得前 3名的队,分别按 2枚金(银、铜)牌进行统计;足球项目(男子16岁以下组、女子18岁以下组)获得前 3名的队,分别按 2枚金牌、1枚金牌、0.5枚金牌进行统计。 +1 六运会吉祥物“阳阳” 首次引入了吉祥物的概念七运会吉祥物“明明”八运会吉祥物“圆圆” 九运会吉祥物“威威”狮,以其强壮身躯、威武形象,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视为百兽之王,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物,每逢喜庆必舞狮贺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国舞狮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世界。广东人舞的狮称南狮,也叫醒狮,顶生独角,威猛雄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独角神兽,其发源地是广东南海。用醒狮做吉祥物,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深远的文化与精神,寓意站起来的东方巨人,跨入新世纪,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代特色。吉祥物取名“威威”,象征中国体育事业在新世纪威风八面,走向新辉煌。十运会吉祥物“金麟” 取材中国传统吉祥物“麒麟”的全运会吉祥物取名“金麟”,与“金陵”谐音。它富有人性化的动作和孩童般天真灿烂的笑容体现了东道主江苏人民的热情、开朗和友善。 已赞过 济南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 吉祥物“泰山童子”以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泰山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进行创作。 泰山地处山东,东临大海,西近黄河。它浓缩着东方文化精髓,是民族的根、生命的根,是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美好精神象征。“登泰山而揽众山小”,既体现了坚韧不拔、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又展现了登高望远、憧憬未来的宽广胸怀。数千年文化精神渗透和现代文明渲染,赋予“五岳之首”更加丰富的积极内涵。 泰山的历史由石头写起。传说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位青年石匠,他体魄强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保佑百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并将其刻在泰山石上,取名“石敢当”,作为镇宅之宝,祈愿平安吉祥。这一独具特色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并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吉祥信仰。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吉祥物化遗产名录。 设计释义: 吉祥物“泰山童子”主体形象以泰山石为核心表现内容。石头被誉为“生命之魂”,寓意着“健康与长寿”,特别是2008奥运会奖牌的设计,把中国的石文化推向一个新高潮。 结合动人传说,通过时空转换、视觉过渡,形成了一个充满朝气、活泼英武、活力四射的卡通形象,给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吉祥寓意,是历史和自然文化与当代视觉艺术的交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也表达了好客的齐鲁儿女以特有的吉祥形式,赞美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空前盛况,激励中华儿女的拼搏精神,充满了和谐与圆满、提高与发展的良好祝福。 “泰山童子”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吉祥纹样与五官形象巧妙穿插,石与肢体灵活组合,既有整体概括,又有细节体现;既传达了传统文化内涵,又强调了现代精神风貌。造型独特,简洁大方,生动可爱,积极向上,为吉祥物宣传推广与开发应用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概念最为直观的艺术延展。同时,以石头为基础进行设计也是吉祥物创作的一个创新。 +1 亚运会全称亚洲运动会,是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它不仅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同时也代表了整个亚洲的体育运动水平。亚运会的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每4年一届,与奥运会相间举行,会期16天。第1届亚洲运动会原订于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因故延至1951年举行,至2001年共举行13届。 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大都为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但不像奥运会有严格的规定。每届除一些广泛开展的项目,如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必须列入外,东道国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运动技术水平适当增选。 1912年,经中国、日本、菲律宾3国基督教青年会中的美国干事发起组织成立了“远东体育协会”,并于1913年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举行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到1934年,远东运动会共举办了10届。最初,每2年举办一届。后为与奥运会交叉举行,从1927年第8届后改为每4年一届。开始时,只有中国、日本、菲律宾3国参加,第九届起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也加入进来。 远东运动会共设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棒球、网球、排球7个项目,在当时代表了亚洲竞技体育的最高水平,为推进亚洲早期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曾获得9届远东运动会足球冠军。1934年,因日本侵略中国,并坚持把其所谓“满州国”拉入远东运动会,中国宣布退出远东运动会。之后,远东体育协会由于中国退出宣告解体,远东运动会也随之消亡。 1934年,在印度体育领导人古鲁桑迪博士的筹措下,第一届西亚运动会在新德里举行,参赛国有印度、锡兰(现斯里兰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4国,设有曲棍球、篮球、田径等项目。原定于4年后在巴基斯坦举行的第二届西亚运动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各国人民渴望维护和平环境,促进各国和地区人民之间的团结、友谊和文化交流,要求参加国际性体育比赛的愿望十分迫切。 1948年7月伦敦第14届奥运会期间,中国和菲律宾体育人士频繁接触,酝酿恢复远东运动会,并提请参加本届奥运会的亚洲各国探讨。国际奥委会印度委员、印度体育领导人古鲁桑迪认为仅仅恢复远东运动会不足以体现整个亚洲的运动水平和团结精神,主张创办一个包括所有亚洲国家参加的洲际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为此,他遍访了来伦敦参加奥运会的亚洲国家体育代表团,邀请中国、韩国、菲律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召开了有关成立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印度关于成立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的提案,并推举中国、韩国、印度和菲律宾4国共同起草亚洲运动会有关文件和章程。会上还确定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后由于印度国内的原因,运动会未能如期举行。 1949年2月12日-13日,印度邀请菲律宾、缅甸、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体育组织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会晤,会上宣告成立了“亚洲运动会联合会”(1982年后改称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并正式通过由中、印、菲、韩起草的。与会的印度、阿富汗、缅甸、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的代表当即签字入会,成为亚运联的基本会员。全体代表一致同意采纳“Ever onward——永远向前”为亚洲运动会的口号。会议选举印度的辛格为主席,菲律宾的范尔加斯为副主席。会议决定4年举行一届的亚运会在两届奥运会中间举行,并规定比赛时间为12—16天,项目为20个,东道国可酌情增减,但一般不少于11个项目,田径、游泳和艺术展览为必设项目和内容。会议还决定第1届亚运会于1950年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印度的桑迪博士作为亚运会的主要倡办者而被称为“亚运会之父”。 亚洲运动会联合会基本上是仿照国际奥委会建立的。国际奥委会承认亚运会为亚洲地区的正式运动会。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的任务是:按期举行亚运会和冬季亚洲运动会。亚运会联合会在1982年第9届亚运会期间改组成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简称亚奥理事会)。 1990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4655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