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亚洲官方网站(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1999年2月中旬,青岛市人大和政协“两会”召开。会议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清和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秘书长李全海应邀来到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家瑞,市委副书记程友新,副市长臧爱民和杨军会见了两位客人,市计委、市体委、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督查室等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谈。张清就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情况做了介绍。他说,青岛是中国帆船运动基地,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都很好,在很多方面有优势,应该积极申办,促进青岛各方面的发展。听完张清的介绍后,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青岛完全具备申办的条件,应尽快加入申办行列,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加快青岛的发展。王家瑞当即拍板:申办奥帆赛,现在开始行动。这次会谈对青岛申办奥帆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计委展开了申办优势的联合调研。1999年3月15日,市委政策研究室起草完成了《应把建设海上运动中心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大项目来抓》的调研报告。报告在指出青岛具备开展海上运动优势的同时,提出了4条建设性意见:一是尽快制定海上运动中心建设规划;二是把浮山湾建成亚洲一流的海上综合运动中心;三是倡导社会兴办海上运动和娱乐活动,发展体育产业;四是加强对海上运动中心建设和赛事申办工作的领导。之后,市计委牵头,进行了可行性方案的进一步调研。市体委进行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基础材料准备。4月30日,市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呈报《关于青岛承办2008年奥运会海上项目的请示》,正式申请承办奥帆赛。1999年5月13日,副市长臧爱民代表市政府到北京向国家体育总局呈报青岛的申办报告和1.3万字的基础材料。6月11日,臧爱民向北京市政府递交《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暨青岛承办2008年奥运会海上项目的函》。对于承办奥运会海上项目比赛一事,不仅青岛“情有独钟”,国内几个极具实力的海滨城市也在竞相申办。1999年6月28日,在北京奥申委《关于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8个竞赛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中,标注着帆船帆板比赛的候选地点是秦皇岛,这对“志在必得”的青岛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7月5日,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争办措施,确定了“两线作战”的申办策略:一条线,针对“青岛距离北京远”的质疑,提出在北京与青岛之间建立空中走廊的构想。计划到2008年,将往返于北京—青岛的航班密度由每天5~6个增加到12~13个,这就意味着一个半小时就可往返于北京与青岛之间。另一条线,从竞赛和技术方面入手,充分宣传青岛良好的城市环境、优越的赛场位置、丰富的办赛经验、较强的专业团队,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支持。按照申办策略,申办小组多次到北京汇报工作,邀请有关官员到青岛考察。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在对青岛和秦皇岛进行全面评估,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后,逐步倾向由青岛承办奥帆赛。1999年7月13日,市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报送了青岛市承办奥帆赛可行性报告。15日,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提出把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放在青岛的建议。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申办工作不同于以往,因有“盐湖城丑闻”在先,国际奥委会不允许其委员到申办国考察,同时也不允许申办城市、包括代表申办城市的第三方拜访国际奥委会委员,而主要看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到各申办城市进行考察的评估报告,视单项协会的考察来认定。这样,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承办地的确定,国际帆联的意见相当重要。
1999年10月,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在西安举行。正在西安带领青岛健儿参赛的副市长臧爱民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国际帆联主席保尔•亨德森即将前往海南三亚参加一个活动。臧爱民当即决定,邀请亨德森主席到青岛视察,以争取国际帆联的支持。10月18日,保尔•亨德森抵达青岛。青岛方面精心设计了参观路线,从栈桥到石老人,青岛海滨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了亨德森;从城市环境、水域状况、浮山湾码头到酒店、交通、通信等设施,青岛城市的综合条件深深感动了亨德森。临走前一天,亨德森对青岛作出评价:青岛是亚洲最好的城市之一,完全具备举办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条件,完全相信青岛有能力、有条件建成亚洲最好的水上运动赛场。如果奥委会征求单项组织的意见,他将同意帆船比赛由青岛承办。亨德森还主动提出,如果奥帆赛在青岛举行,他愿意做青岛筹备工作的顾问,对赛场的建设及比赛的准备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10天后,他亲笔写信给国际奥委会委员、羽联主席吕圣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1999年12月22日,青岛市第21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以市长王家瑞为主任,副市长臧爱民、杨军为副主任的青岛申办奥运会帆船比赛筹备委员会(简称青岛申奥委)。由市计委、市规划局、市体委、市财政局以及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作为筹委会委员,由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负责组织协调。在市体委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青岛申奥委成立后,加快了申办工作的节奏。青岛申奥委领导多次到北京,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委书记李志坚,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秘书长王伟等汇报青岛申办奥帆赛的各种优势,表达广大市民申办奥帆赛的强烈愿望,争取对青岛申办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时期,青岛申奥委向北京奥申委和国际帆联上报了多达10万余字的文字材料和60多幅图片、表格、实景效果图等,内容涉及城市环境、赛场位置、奥运村设计、观众区域以及气象、通讯、交通、接待、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10多个方面,整个申办工作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2000年元旦之后,北京奥申委提出,要对秦皇岛和青岛分别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考察团原计划先去秦皇岛,但由于秦皇岛大雪封路,行程改为先到青岛。1月6日,由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李国彬带队的考察团到达青岛。考察团成员一下飞机,包括青岛地图、风光宣传手册、申办报告书等各种资料,就递交到了每一位代表团成员的手中。在短暂的考察过程中,代表团看到了青岛的美丽风光,看到了筹划中的国际帆船中心和比赛场地,对青岛的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予以充分肯定。虽然北京奥申委的考察结果明显有利于青岛,但是对于伙伴城市的选择,北京是十分慎重的。本着“是否有利于奥运会的申办、是否有利于奥运会的举办、是否有利于航海运动的发展”三个原则,北京奥申委希望青岛方面就与比赛相关的风速、礁石、海浪等海上赛场相关要素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为此,青岛申奥委的工作人员分别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市气象局、青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等单位查证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于2000年5月向北京奥申委递交了《青岛与秦皇岛海上赛场相关条件对比》的报告。报告共1.3万余字,内含17幅图表,以问答的方式,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说明。文中不但对青岛地区的气象、风力、风向、气温、水温、水深、水质、水文、沙滩、礁石等问题提供了由国内权威部门出具而且具有很强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还就交通问题向北京奥申委作出承诺:2008年奥运期间将在青岛与北京之间架起一条“空中走廊”,即每天6~24时,每隔一个半小时发一个航班,从原来每天5~6个航班增加到12~13个航班,使北京到青岛的航程更加便捷。在研究了青岛递交的报告和资料,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之后,质疑得以充分化解,问题得到满意解答,北京奥申委决定将青岛做为帆船帆板比赛场地的第一选择。2000年7月24日,北京奥申委致函青岛市政府,同意将青岛市正式列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候选城市。7月26日,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李国彬再次到青岛,代表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将奥申委《关于同意承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函》交给青岛申奥委。函中说:“根据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要求,以及我委对国内体育场馆的考察论证,贵市已被正式列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候选城市。”7月29日,青岛市政府复函北京奥申委,同意青岛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候选城市,并承诺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复函称:“我们为我市被正式列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项目比赛候选城市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此,我们谨代表青岛市700万人民向北京奥申委给予我们的这份光荣和信任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2000年10月24日,国际帆联副主席大卫•凯利特和技术总部主任杰罗姆•佩尔森代表国际帆船联合会对青岛赛场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申办中的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规划、青岛奥运村、新闻中心、广电中心的设置以及赛区的交通、环保、气象、水文等相关条件。此次考察对北京最终能否成功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至关重要。考察期间,他们听取了青岛方面的汇报,参观了城市规划展,考察了浮山湾比赛场地和五四广场等周边环境。每到一处,他们都用“very good”来进行评价。从未到过青岛的国际帆联两位官员在考察后,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凯利特,从考察之初的出言谨慎、问题挑剔,到考察结束时的明确表示:青岛将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赛场,这里的风力、水流很适合举办帆船比赛,青岛已有的设施和即将建设的水上运动中心,已完全具备承办世界最高水平赛事的能力。就申奥而言,我希望你们申办成功。我特别感受到了你们政府的配合和人民的热情。我会向国际帆联汇报:中国准备好了,北京准备好了,青岛也准备好了。可以说,凯利特的表态为国际单项组织的考察一锤定音。11月15日,北京奥申委收到由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签发的28个奥运项目中的首份认证书,其内容如下:“遵照国际奥委会关于申请帆船比赛所提供场地设施认定书的要求,国际帆船联合会副主席大卫•凯利特先生和杰罗姆•佩尔森先生访问了竞争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地的青岛市。“本执行委员会收到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在此感谢贵方的真诚合作、友好接待和提供的协助。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详细的评审工作。“在研究了我方代表的报告后,国际帆船联合会确认青岛已经具备了提供帆船比赛各种必要设施的能力,在此向贵方表示祝贺。”至此,青岛得到了北京奥申委和国际帆联的双重认可,正式被列为北京申办奥运会时承办奥帆赛的唯一候选城市。2001年1月21日,北京奥申委通知青岛,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将于2月21日考察北京,届时要求作为奥帆赛候选城市的青岛和作为足球分赛区候选城市的上海,通过光纤传输直播的方式向评估团分别做3分钟的远程陈述,以了解青岛、上海的筹办工作进展,并借机检验青岛、上海的通信设施情况。为了搞好远程电视陈述,青岛市将陈述地点放在五四广场南面的海边,并组织人员连续进行了6次预演。根据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要求,这次远程陈述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陈述筹办工作,后一部分是现场答疑,回答评估团提出的问题。2月21日上午,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北京饭店听取北京奥申委的陈述。10时50分,镜头切换到青岛。青岛市外办副主任赵雪芳用流利的英语声情并茂地进行了陈述。与此同时,电视画面中不时穿插播放着青岛美丽的海滨风光和城市环境,陈述效果非常好。当青岛市副市长臧爱民等走到摄像机前,准备接受现场答疑的时候,一向极为挑剔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表示,青岛的准备工作进行得非常好,已经没有任何问题,现场答疑部分可以取消。这一结果让现场所有人都感到振奋,青岛又一次通过了重大检验。2001年3月7日,北京奥申委发来感谢电,对青岛市在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工作中给予的支持和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取得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承办权。当晚,青岛市在青岛电视塔奥运大厅举行“申奥之夜”大型庆典晚会,山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惠来,市委副书记张旭升,市政协主席胡延森,市委常委、副市长邹立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崔锡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友新,副市长周嘉宾、于冲、臧爱民、宗和、杨军等,与青岛市部分老体育工作者、优秀运动员、企业家和正在参加第三十九届OP帆船世锦赛的运动员代表共同观看电视直播实况;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山东省体育局局长于学田、国际OP帆船协会主席热内•科伦应邀出席晚会。与此同时,近万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在五四广场,观看专门设立在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直播。22时10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作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同时赢得成功。当结果公布时,大家喊出了“北京万岁!”的口号,青岛奥运大厅沸腾了!五四广场沸腾了!整个青岛沸腾了!这一刻,五四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祖国万岁!中国万岁!”人们在“五月的风”雕塑前不停地挥动拳头,激动地表达着对申奥成功的喜悦之情。22点50分左右,现场庆祝的锣鼓队、舞狮队撤离了,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也撤走了,而意犹未尽的人群仍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跑进广场的激光喷水池,挥动着国旗、五环旗和自身的衣服舞了起来。这一刻,许多市民走上街头,忘情欢呼。中山路上出现了一支自发组织的秧歌队伍,其中既有年仅10岁的小学生,也有年愈古稀的老年人。沿途不断有市民加入,这支秧歌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近百人。这一刻,许多市郊群众燃放起爆竹,鞭炮声直至凌晨仍不绝于耳。这一刻,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化工学院、青岛建工学院等院校的大学生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许多女同学紧紧拥抱在一起,任幸福的泪水流淌。
1999年2月中旬,青岛市人大和政协“两会”召开。会议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清和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秘书长李全海应邀来到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家瑞,市委副书记程友新,副市长臧爱民和杨军会见了两位客人,市计委、市体委、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督查室等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谈。张清就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情况做了介绍。他说,青岛是中国帆船运动基地,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都很好,在很多方面有优势,应该积极申办,促进青岛各方面的发展。听完张清的介绍后,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青岛完全具备申办的条件,应尽快加入申办行列,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加快青岛的发展。王家瑞当即拍板:申办奥帆赛,现在开始行动。这次会谈对青岛申办奥帆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计委展开了申办优势的联合调研。1999年3月15日,市委政策研究室起草完成了《应把建设海上运动中心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大项目来抓》的调研报告。报告在指出青岛具备开展海上运动优势的同时,提出了4条建设性意见:一是尽快制定海上运动中心建设规划;二是把浮山湾建成亚洲一流的海上综合运动中心;三是倡导社会兴办海上运动和娱乐活动,发展体育产业;四是加强对海上运动中心建设和赛事申办工作的领导。之后,市计委牵头,进行了可行性方案的进一步调研。市体委进行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基础材料准备。4月30日,市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呈报《关于青岛承办2008年奥运会海上项目的请示》,正式申请承办奥帆赛。1999年5月13日,副市长臧爱民代表市政府到北京向国家体育总局呈报青岛的申办报告和1.3万字的基础材料。6月11日,臧爱民向北京市政府递交《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暨青岛承办2008年奥运会海上项目的函》。
对于承办奥运会海上项目比赛一事,不仅青岛“情有独钟”,国内几个极具实力的海滨城市也在竞相申办。1999年6月28日,在北京奥申委《关于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8个竞赛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中,标注着帆船帆板比赛的候选地点是秦皇岛,这对“志在必得”的青岛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7月5日,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争办措施,确定了“两线作战”的申办策略:一条线,针对“青岛距离北京远”的质疑,提出在北京与青岛之间建立空中走廊的构想。计划到2008年,将往返于北京—青岛的航班密度由每天5~6个增加到12~13个,这就意味着一个半小时就可往返于北京与青岛之间。另一条线,从竞赛和技术方面入手,充分宣传青岛良好的城市环境、优越的赛场位置、丰富的办赛经验、较强的专业团队,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支持。按照申办策略,申办小组多次到北京汇报工作,邀请有关官员到青岛考察。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在对青岛和秦皇岛进行全面评估,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后,逐步倾向由青岛承办奥帆赛。1999年7月13日,市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报送了青岛市承办奥帆赛可行性报告。15日,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提出把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放在青岛的建议。
1999年10月,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在西安举行。正在西安带领青岛健儿参赛的副市长臧爱民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国际帆联主席保尔•亨德森即将前往海南三亚参加一个活动。臧爱民当即决定,邀请亨德森主席到青岛视察,以争取国际帆联的支持。10月18日,保尔•亨德森抵达青岛。青岛方面精心设计了参观路线,从栈桥到石老人,青岛海滨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了亨德森;从城市环境、水域状况、浮山湾码头到酒店、交通、通信等设施,青岛城市的综合条件深深感动了亨德森。临走前一天,亨德森对青岛作出评价:青岛是亚洲最好的城市之一,完全具备举办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条件,完全相信青岛有能力、有条件建成亚洲最好的水上运动赛场。如果奥委会征求单项组织的意见,他将同意帆船比赛由青岛承办。亨德森还主动提出,如果奥帆赛在青岛举行,他愿意做青岛筹备工作的顾问,对赛场的建设及比赛的准备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10天后,他亲笔写信给国际奥委会委员、羽联主席吕圣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1999年12月22日,青岛市第21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以市长王家瑞为主任,副市长臧爱民、杨军为副主任的青岛申办奥运会帆船比赛筹备委员会(简称青岛申奥委)。由市计委、市规划局、市体委、市财政局以及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作为筹委会委员,由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负责组织协调。在市体委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青岛申奥委成立后,加快了申办工作的节奏。青岛申奥委领导多次到北京,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委书记李志坚,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秘书长王伟等汇报青岛申办奥帆赛的各种优势,表达广大市民申办奥帆赛的强烈愿望,争取对青岛申办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时期,青岛申奥委向北京奥申委和国际帆联上报了多达10万余字的文字材料和60多幅图片、表格、实景效果图等,内容涉及城市环境、赛场位置、奥运村设计、观众区域以及气象、通讯、交通、接待、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10多个方面,整个申办工作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2000年元旦之后,北京奥申委提出,要对秦皇岛和青岛分别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考察团原计划先去秦皇岛,但由于秦皇岛大雪封路,行程改为先到青岛。1月6日,由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李国彬带队的考察团到达青岛。考察团成员一下飞机,包括青岛地图、风光宣传手册、申办报告书等各种资料,就递交到了每一位代表团成员的手中。在短暂的考察过程中,代表团看到了青岛的美丽风光,看到了筹划中的国际帆船中心和比赛场地,对青岛的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予以充分肯定。虽然北京奥申委的考察结果明显有利于青岛,但是对于伙伴城市的选择,北京是十分慎重的。本着“是否有利于奥运会的申办、是否有利于奥运会的举办、是否有利于航海运动的发展”三个原则,北京奥申委希望青岛方面就与比赛相关的风速、礁石、海浪等海上赛场相关要素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为此,青岛申奥委的工作人员分别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市气象局、青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等单位查证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于2000年5月向北京奥申委递交了《青岛与秦皇岛海上赛场相关条件对比》的报告。报告共1.3万余字,内含17幅图表,以问答的方式,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说明。文中不但对青岛地区的气象、风力、风向、气温、水温、水深、水质、水文、沙滩、礁石等问题提供了由国内权威部门出具而且具有很强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还就交通问题向北京奥申委作出承诺:2008年奥运期间将在青岛与北京之间架起一条“空中走廊”,即每天6~24时,每隔一个半小时发一个航班,从原来每天5~6个航班增加到12~13个航班,使北京到青岛的航程更加便捷。在研究了青岛递交的报告和资料,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之后,质疑得以充分化解,问题得到满意解答,北京奥申委决定将青岛做为帆船帆板比赛场地的第一选择。2000年7月24日,北京奥申委致函青岛市政府,同意将青岛市正式列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候选城市。7月26日,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李国彬再次到青岛,代表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将奥申委《关于同意承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函》交给青岛申奥委。函中说:“根据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要求,以及我委对国内体育场馆的考察论证,贵市已被正式列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候选城市。”7月29日,青岛市政府复函北京奥申委,同意青岛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候选城市,并承诺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复函称:“我们为我市被正式列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项目比赛候选城市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此,我们谨代表青岛市700万人民向北京奥申委给予我们的这份光荣和信任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2000年10月24日,国际帆联副主席大卫•凯利特和技术总部主任杰罗姆•佩尔森代表国际帆船联合会对青岛赛场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申办中的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规划、青岛奥运村、新闻中心、广电中心的设置以及赛区的交通、环保、气象、水文等相关条件。此次考察对北京最终能否成功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至关重要。考察期间,他们听取了青岛方面的汇报,参观了城市规划展,考察了浮山湾比赛场地和五四广场等周边环境。每到一处,他们都用“very good”来进行评价。从未到过青岛的国际帆联两位官员在考察后,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凯利特,从考察之初的出言谨慎、问题挑剔,到考察结束时的明确表示:青岛将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赛场,这里的风力、水流很适合举办帆船比赛,青岛已有的设施和即将建设的水上运动中心,已完全具备承办世界最高水平赛事的能力。就申奥而言,我希望你们申办成功。我特别感受到了你们政府的配合和人民的热情。我会向国际帆联汇报:中国准备好了,北京准备好了,青岛也准备好了。可以说,凯利特的表态为国际单项组织的考察一锤定音。
“遵照国际奥委会关于申请帆船比赛所提供场地设施认定书的要求,国际帆船联合会副主席大卫•凯利特先生和杰罗姆•佩尔森先生访问了竞争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地的青岛市。“本执行委员会收到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在此感谢贵方的真诚合作、友好接待和提供的协助。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详细的评审工作。“在研究了我方代表的报告后,国际帆船联合会确认青岛已经具备了提供帆船比赛各种必要设施的能力,在此向贵方表示祝贺。”至此,青岛得到了北京奥申委和国际帆联的双重认可,正式被列为北京申办奥运会时承办奥帆赛的唯一候选城市。2001年1月21日,北京奥申委通知青岛,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将于2月21日考察北京,届时要求作为奥帆赛候选城市的青岛和作为足球分赛区候选城市的上海,通过光纤传输直播的方式向评估团分别做3分钟的远程陈述,以了解青岛、上海的筹办工作进展,并借机检验青岛、上海的通信设施情况。为了搞好远程电视陈述,青岛市将陈述地点放在五四广场南面的海边,并组织人员连续进行了6次预演。根据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要求,这次远程陈述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陈述筹办工作,后一部分是现场答疑,回答评估团提出的问题。2月21日上午,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北京饭店听取北京奥申委的陈述。10时50分,镜头切换到青岛。青岛市外办副主任赵雪芳用流利的英语声情并茂地进行了陈述。与此同时,电视画面中不时穿插播放着青岛美丽的海滨风光和城市环境,陈述效果非常好。当青岛市副市长臧爱民等走到摄像机前,准备接受现场答疑的时候,一向极为挑剔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表示,青岛的准备工作进行得非常好,已经没有任何问题,现场答疑部分可以取消。这一结果让现场所有人都感到振奋,青岛又一次通过了重大检验。2001年3月7日,北京奥申委发来感谢电,对青岛市在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工作中给予的支持和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取得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承办权。当晚,青岛市在青岛电视塔奥运大厅举行“申奥之夜”大型庆典晚会,山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惠来,市委副书记张旭升,市政协主席胡延森,市委常委、副市长邹立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崔锡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友新,副市长周嘉宾、于冲、臧爱民、宗和、杨军等,与青岛市部分老体育工作者、优秀运动员、企业家和正在参加第三十九届OP帆船世锦赛的运动员代表共同观看电视直播实况;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山东省体育局局长于学田、国际OP帆船协会主席热内•科伦应邀出席晚会。与此同时,近万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在五四广场,观看专门设立在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直播。22时10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作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同时赢得成功。当结果公布时,大家喊出了“北京万岁!”的口号,青岛奥运大厅沸腾了!五四广场沸腾了!整个青岛沸腾了!这一刻,五四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祖国万岁!中国万岁!”人们在“五月的风”雕塑前不停地挥动拳头,激动地表达着对申奥成功的喜悦之情。22点50分左右,现场庆祝的锣鼓队、舞狮队撤离了,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也撤走了,而意犹未尽的人群仍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跑进广场的激光喷水池,挥动着国旗、五环旗和自身的衣服舞了起来。这一刻,许多市民走上街头,忘情欢呼。中山路上出现了一支自发组织的秧歌队伍,其中既有年仅10岁的小学生,也有年愈古稀的老年人。沿途不断有市民加入,这支秧歌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近百人。这一刻,许多市郊群众燃放起爆竹,鞭炮声直至凌晨仍不绝于耳。这一刻,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化工学院、青岛建工学院等院校的大学生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许多女同学紧紧拥抱在一起,任幸福的泪水流淌。